水上LNG加注站布局加快
2013-10-25 16:49:00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中國在船用LNG領域的一系列動作或為LNG燃料動力船舶大規模商業化運營提供可能。
9月26日,液化天然氣(LNG)加注躉船(船型 船廠 買賣)“海港星01”號用裝卸臂在短短半小時內完成一艘5000噸級船舶的加注,標志著中國首個水上LNG加注站在南京投運。而在不久前的9月18日,中國船級社(位置 聯系)(CCS)頒布《天然氣燃料動力船舶規范(2013)》(《規范》),《規范》將替代此前的《氣體燃料動力船檢驗指南(2011)》(《指南》),并從頒布之日起正式實行。
自2010年首艘LNG-柴油混合動力船舶成功試航以來,許多能源企業紛紛參與到船舶“油改氣”中。據一位行業資深人士透露:“目前完成‘油改氣’的船舶已近200艘,發展速度快于預期。但受限于行業、技術標準的缺失,且加氣問題一直未得到實質性解決,LNG燃料動力船舶并未得到大規模商業化發展。”
可見,此次中國在船用LNG領域的這一系列動作將使一直困擾LNG在航運領域推廣應用的兩大難題——行業、技術標準缺失及加氣難得到實質性解決,或為LNG燃料動力船舶大規模商業化運營提供可能。
與此同時,LNG燃料動力船舶作為一個新興的LNG消費市場也吸引了不少企業的目光,據記者觀察,目前已經進入該領域的多為石油巨頭及實力較強的大型燃氣企業等。
布局水上加注站
去年開始,中國共有3個港口共計4座水上LNG加注站項目得到規劃建設,它們分別位于南京港、武漢港和蕪湖港,其中南京港華燃氣有限公司(港華燃氣)的水上LNG加注站建設速度相對較快,已于9月份投產。該加注站由江蘇海外集團技術工程公司、港華燃氣聯合組建的江蘇海企港華燃氣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造,采用躉船式,躉船長100米,型寬18米,配有2個LNG儲氣罐,2臺低溫裝卸臂及其他工藝配套設施。
有關人士介紹,“海港星01號”配有2個各250立方米的LNG儲氣罐,每小時可向船舶加注34立方米LNG,1艘配備15立方米LNG儲罐的5000噸船,加注時間約半小時,加注后連續續航能力達2000公里。加注方式是通過低溫裝卸臂向船舶加注LNG,可承受LNG零下162度低溫。“這種裝卸臂操作簡單智能,一旦出現被加注船舶因誤操作而駛離加注站等緊急情況,裝卸臂就會自動與被加注船脫離并同時切斷LNG加注。”
除上述4個項目外,中國還有不少水上LNG加注站項目處于審批和規劃狀態。如,昆侖能源長航天然氣有限公司在蕪湖、馬鞍山、安慶、銅陵等港口的水上加注站項目正處于審批階段,尚未開建;重慶燃氣集團已在重慶當地申請建設水上LNG加注站,“岸基已經建好,其他部分暫時還未動工”,重慶燃氣集團人士表示。此外,浙江、南通和宜昌也有企業在規劃相應項目。
據港華燃氣一位內部人士透露,除了“海港星01號”外,港華燃氣還與中石油合作,建造2艘水上LNG加注站,且均布局在長江沿線,將負責為來往的船舶加氣。“根據相關企業規劃,預計今年內,國內將建成約10座水上LNG加注站,且長江沿線未來共規劃布局3000個加氣點。”上述人士補充道。
新規標準趨嚴
在中國諸多能源企業紛紛搶灘水上LNG加注站的同時,一直缺失的水上LNG加注技術標準也得到了落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水上LNG加注站的發展進程較慢,主要是受相應的技術規范和海事法規均未出臺影響,在9月份CCS的《規范》出臺后,這一問題可以獲得緩解,中國企業在水上LNG加注站上的布局速度也會大大加快。”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新的規范對水上LNG加注站有關標準的定義尚模糊簡單,企業要具體操作有很大難度。
記者翻閱《規范》發現,相比2011年CCS發布的《指南》,《規范》的主要變動有4點:一是在《指南》的基礎上,從使用方便性的角度,對規范結構進行調整,新增氣罐、氣體燃料發動機(產品庫 求購 供應)、電子控制系統(產品庫 求購 供應)、熱交換器4大關鍵產品的技術要求;二是對《指南》中部分內容進行修訂,增加氣罐連接處所、管系(產品庫 求購 供應)試驗、氣體閥(產品庫 求購 供應)件單元處所、半圍蔽處所內的儲存、供氣管路閥件布置圖等方面的要求,同時對氣罐處所、機艙內供氣系統、氣體燃料發動機的功能性要求等內容進行了調整;三是新增氣體燃料充裝、LNG標準充裝接頭的相關技術要求;四是將風險分析理念貫穿《規范》始終,新增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的要求。
在這份79頁的《規范》中,涉及LNG水上如何充裝的部分僅有第6章的兩頁,內容上也僅對充裝系統、極限和接頭進行一些技術定義。
一位水上LNG加注站項目負責人表示:“從實用角度來說,CCS出臺的《規范》還遠遠不夠,但市場已經等不了,《規范》沒有包含的內容,企業只能在實踐中慢慢摸索。”
在這一點上,國外船級社已經走在前頭。近日,DNV GL發布《船用LNG加注操作規程》(《規程》),為有關當局、LNG燃料供應商和船舶運營方安全有效地加注LNG燃料提供指南。
DNV GL的LNG總監賴鵬博表示:“早在2011年,ISO就開始為水上LNG加注技術起草標準,并于今年6月發布相關指南。ISO指南精確定義有關LNG加注的設計和運營理念,并列出24項功能要求。但是如何達到這些要求,它沒有給出明確的解釋。”賴鵬博表示,“因此DNV GL為滿足ISO指南要求,著手結合自身的知識和經驗,推出一份更實用的操作規程。這份推薦操作規程將為有關當局、LNG燃料供應商和船舶運營方在開發設計方案和操作程序方面提供指南,以確保LNG加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操作規程在接下來的6周時間內將對外公開征詢意見。隨后,DNV GL將根據業界意見進行更新并正式出版。”
DNV GL項目經理Jan Tellkamp表示:“這次發布的《規程》是基于過去10年大量LNG加注項目所積累的經驗,特別是大型LNG行業所總結出的經驗,同時也吸收了其他相關行業的知識和經驗。該操作規程涵蓋了為船舶加注LNG的所有模式,并對如何在ISO指南建議的三大主題——計劃、設計和運營下,為安全管理系統和風險評估提供指導意見。‘層層防御’的概念在設備和程序水平上得到了詳細體現。”
能企涉足LNG船市
據記者觀察,近兩年來,受經濟疲軟、管道氣沖擊等因素影響,傳統的LNG消費對象(城市燃氣、工業、電廠等)需求增幅有限,局部地區甚至出現小幅萎縮。鑒于此,相關企業開始尋求新的消費增長點,車船市場備受關注。然而,因船用市場尚處在初期探索階段,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且前期投資較大,因此目前進入該領域的企業多為石油巨頭及實力較強的大型燃氣企業等。
石油巨頭方面,據了解,去年12月,中石油昆侖能源有限公司與中國長江航運(集團)總公司合資組建昆侖能源長航(武漢)天然氣有限公司,將共同實施“氣化長江”工程;而早在2011年10月,中海油就與國家農業部漁業船舶檢驗局簽署相關協議,雙方將在利用LNG作為漁船(船型 船廠 買賣)動力燃料等方面進行戰略性合作;中石化目前雖未正式進入該領域,但據企業內部人士透露,企業已開始籌劃涉足該市場。
大型燃氣企業方面,據觀察,五大燃氣企業(新奧燃氣、港華燃氣、華潤燃氣、中國燃氣、中油燃氣)均已在LNG船用市場取得一定成果。其中,華潤燃氣首艘LNG-柴油混合動力船舶于1月7日試航;中油燃氣也于去年在贛江等流域完成5艘LNG船舶改裝并投入運營,另有10艘船舶正在改裝階段。
此外,新疆廣匯、西安西藍、中國聯盛等上游LNG生產企業也開始在船舶“油改氣”及配套加氣設施建設等方面展開業務布局。